时间: 2025-05-28 17:1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8 17:11:35
词汇“木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木”指的是木材或木头,“楗”在古代汉语中可能指的是一种木制的器具或构件。然而,由于“木楗”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我们可能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它。
“木楗”可能指的是一种用木材制成的特定器具或结构部件,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可能只在特定的文献或古籍中出现。
由于“木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木楗”,可能是为了营造特定的历史氛围或描绘特定的场景。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几乎不被使用。
同义词:木构件、木制器具 反义词:金属构件、塑料器具
“木楗”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木工技术和建筑实践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的用途逐渐被更通用的词汇所取代。
在古代,木楗可能是建筑和木工行业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使用。
由于“木楗”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可能给人一种古老、传统和专业的感觉。
由于这个词汇的生僻性,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木楗”。
在创作中,可以将“木楗”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代表传统、稳固或历史的延续。
由于“木楗”是一个描述性词汇,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木头的质感、颜色和木工工作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木楗”的词汇,但类似的木制构件在各种文化中都有存在。
“木楗”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的深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楗】
门上关插的木条,横的叫“关”,竖的叫“楗”。
【引证】
李贺《公莫舞歌》-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镮。
【组词】
楗闭
股骨 。又名:“髀骨”;“大腿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