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5:29
列宁主义是指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Vladimir Ilyich Lenin)的思想和政治理论为基础的一套政治哲学体系。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俄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强调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作用以及革命的必要性。
在政治学和历史学领域,列宁主义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在文学作品中,列宁主义可能作为一个象征或背景元素出现,反映特定时代的政治氛围。在口语中,列宁主义可能被用来指代某种激进的政治立场或革命精神。
同义词: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革命理论 反义词: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
列宁主义一词源于列宁(Lenin)的名字,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新性的解释和发展。随着苏联的建立和全球共产主义**的发展,列宁主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理论体系。
列宁主义在20世纪的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一种政治理论,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和治理的模式。列宁主义强调集中化的党和国家机构,以及对资本主义的彻底批判。
列宁主义可能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对于支持者来说,它代表着革命的希望和社会正义;对于批评者来说,它可能与极权主义和政治压迫联系在一起。
在个人经历中,列宁主义可能与历史课程中的学*、政治辩论或对特定历史*的讨论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在学俄国革命时深入了解了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在诗歌中,列宁主义可以作为一个象征,代表革命的火焰和改变世界的渴望:
列宁主义的火焰,燃烧在每个革命者的心中, 照亮黑暗,驱散旧世界的阴影。
列宁的肖像、苏联时期的宣传海报、革命歌曲等都可以与列宁主义产生视觉和听觉联想,唤起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情感。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列宁主义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相应的表达和理解。
列宁主义作为一个政治理论体系,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对象,也是一种政治实践的指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掌握列宁主义的概念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1.
【列】
(形声。从刀,本义:割,分)。
“裂”的古字。分割;分解。
【引证】
《说文》-列,分解也。 、 《荀子》-古者列地建国。 、 《管子·五辅》。注:“决之也。”-大袂列。 、 《荀子·哀公》。?-两骖列两服入厩。
【组词】
列断、 列地、 列缺、 列土分茅
2.
【宁】
贮藏;积聚。本作“宁” 同: 贮
【引证】
《说文》。按,与貯略同。-宁,办积物也。象形。 、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李善注:“‘伫’与‘宁’同。”-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引证】
《礼记·曲礼》-天子当宁而立。 、 《国语·楚语》-位宁有官司之典。 、 江永《乡党图考》-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
【组词】
宁僚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