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01:2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01:29:48
“好心好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做好事会得到好的回报。这个成语强调了善行善举最终会得到正面反馈的观念,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
在文学作品中,“好心好报”常用来强调善良行为的正面结果,增强故事的道德教育意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安慰或鼓励他人,表明只要做好事,最终会有好结果。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联。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方式和语境的适应性,而反义词则强调了不良行为的负面结果。
“好心好报”这个成语源自**传统文化中的因果报应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成为鼓励人们行善的重要表达。
在**文化中,“好心好报”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它强调了社会和谐与个人行为的正面影响。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下一代,传递正能量。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善良、和谐和希望。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相信善行会有好结果。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帮助了一个迷路的小孩,后来这个小孩的家人特意来感谢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好心好报”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好心播下种子,好报花开满园,世间因果循环,善行点亮心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善良的人在帮助他人后,周围的人们都向他投以感激的目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温馨的歌曲,歌词中反复强调“好心好报”的主题。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来表达,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行为与结果的关联。
“好心好报”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道德准则,也是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坚信善良和正直的力量。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4.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