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5:10
急杵捣心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急速的杵捣击心脏。这个成语比喻心情极度焦虑或痛苦,如同被重物猛烈击打心脏一般。
在文学作品中,急杵捣心 常用来形容人物因极度焦虑、恐惧或悲伤而内心痛苦的状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深刻情感体验时,仍能传达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批评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
同义词:心如刀割、痛不欲生、心急如焚 反义词:心旷神怡、心平气和、心安理得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情感强度和性质上有所不同,急杵捣心 更强调一种突然而强烈的痛苦感。
急杵捣心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古代的日常生活用语中演变而来,用以形象地描述内心的剧烈痛苦。
在文化中,急杵捣心 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重大变故或情感打击时的内心状态,反映了人对于情感表达的细腻和深刻。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同情和理解。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无法控制的情况时的无助和痛苦。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亲人生病,我感到急杵捣心,整夜无法入睡,这种体验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急杵捣心, 梦回故里,泪湿枕巾。”
视觉上,急杵捣心 让我联想到一个人紧握拳头,表情痛苦的样子。听觉上,可能是一种沉重的敲击声,如同心脏被猛烈击打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stab in the heart" 或 "a heavy blow to the hear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情感强度。
急杵捣心 这个成语在描述深刻情感体验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表达的深度和细腻度至关重要。
见徐巨源与陈伯玑书,论仆晚年之文字,颛好骂人,传语相劝戒,为之咋指吐舌,急杵捣心者累日。
1.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2.
【杵】
(形声。从木,午声。本义:舂米的棒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杵,舂杵也。 、 《易·系辞》传-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组词】
杵臼交、 杵臼、 杵头
3.
【捣】
(形声。从手,岛声。本义:捣,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捣”。-擣,手推也。一曰,筑也。 、 《仪礼·有司彻》-擣肉之脯。 、 《礼记·杂记》注-所以捣郁也。 、 《齐民要术·种谷》-捣麋鹿羊矢(屎)。 、 唐·李白《捣衣篇》-夜捣戎衣向明月。
【组词】
捣碓、 捣嗓子、 捣蒜打、 捣磕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