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9:48
“有心无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内心有意愿或计划去做某事,但由于某种原因(通常是能力不足或条件限制)而无法实现。这个成语强调了意愿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
“有心无力”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表达无奈和能力不足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即尽管知道可能无法成功,但仍然要有尝试的勇气和决心。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的同情和理解,因为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真实感受。它让人联想到努力与挫折、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想要帮助朋友但因为自身条件限制而感到有心无力的情况,这种感觉让人既无奈又自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心随梦飞翔,奈何有心无力,只能在梦中徘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脚下,仰望着峰顶,心中充满了攀登的渴望,但脚下却是崎岖不平的道路,这种画面很好地诠释了“有心无力”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lling but unable”,虽然表达的意思相近,但“有心无力”更具有东方文化的韵味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有心无力”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内心冲突和现实障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贫道必当尽诚上答,正恐有心无力耳。
李惠翁,你既然有这门路,就赶快去找保人罢,兄弟是~,对不起。
1. 【有】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