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0:48
“六石弓”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弓,其拉力相当于六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石约为120斤)。这种弓通常用于军事或狩猎,因其强大的拉力和射程,被认为是强弓的一种。
在文学作品中,“六石弓”可能被用来形容弓的强大或射手的勇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爱好者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研究或古代兵器复原,这个词汇具有特定的技术含义。
“六石弓”一词源自古代**对弓箭的分类,根据拉力的大小来命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历史文献或特定领域仍可见到。
在**古代,弓箭是重要的军事装备,六石弓代表了当时弓箭制造技术的高峰。在社会文化中,弓箭也象征着力量和精准,常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出现。
提到“六石弓”,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或是弓箭手的英勇形象。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见过一把复原的六石弓,它的巨大和精致让我对古代工匠的技艺感到敬佩。
在诗歌中,可以将“六石弓”比喻为坚定的意志或强大的力量:
心如六石弓,拉满不放松, 箭指目标远,志在必得中。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古装的弓箭手,手持六石弓,瞄准远处的目标,弓弦紧绷,风声呼啸。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紧张而激昂的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强弓可能被称为“longbow”(长弓)或“composite bow”(复合弓),它们在各自的文化和历史中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六石弓”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弓箭的一种类型,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3.
【弓】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弓,兵也,所以发矢。 、 《正字通》-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 、 《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 、 汉·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组词】
弓手、 弓壶、 弓号、 弓剑、 弓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