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3:50
寄卖:指将物品委托给他人出售,待物品售出后,委托人(寄卖者)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或金额获得收益,而受托人(寄卖店或个人)则从中获得一定的佣金或服务费。
寄卖一词源于汉语,由“寄”和“卖”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寄卖可能更多指的是将物品暂时存放在他人处,待需要时再取回或出售。随着商业的发展,寄卖逐渐演变为一种常见的交易方式。
在现代社会,寄卖店和二手市场非常普遍,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处理闲置物品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一些文化中,寄卖还被视为一种环保行为。
寄卖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节俭、环保和互助的社会价值观。它也可能引发对物品价值和归属感的思考。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将不再使用的电子产品或家具寄卖给二手店的经历,这不仅帮助清理了生活空间,还能获得一些经济回报。
在诗歌中,可以将寄卖比喻为人生中的一些选择,如“我们的梦想被寄卖在时间的画廊,等待着有缘人的青睐。”
寄卖可能让人联想到二手店的陈设,旧物的味道,以及店主和顾客之间的交谈声。
在英语中,寄卖可以对应为“consignment”,在不同的文化中,寄卖的具体操作和法律框架可能有所不同。
寄卖是一个涉及经济交易和法律关系的词汇,它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能够帮助人们处理闲置物品,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在学习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寄卖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处理相关事务。
1.
【寄】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寄,托也。 、 《仪礼·丧服》传-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 《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可以寄百里之命。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组词】
寄籍、 寄庄
2.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