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1:30
木渎(Mùd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木头的渡口”。它是一个地名,指的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古镇,因其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而闻名。木渎古镇因其地理位置靠近太湖,历史上曾是木材集散地,故得名“木渎”。
木渎的名称来源于其历史上的木材贸易。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渎从一个简单的木材集散地发展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古镇。
木渎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苏州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江南水乡文化的代表。木渎的古建筑、园林和传统手工艺品都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木渎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怀旧。它让我联想到古老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以及那种悠闲的生活节奏。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木渎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那里的古建筑和宁静的氛围让我感到非常放松和愉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木渎:
木渎的夜,静谧如诗, 古桥下,月光洒满石阶。 梦回江南,水乡的温柔, 在每一个转角,遇见历史的痕迹。
木渎的视觉联想是古老的建筑、石板路和流水。听觉联想则是古镇的宁静,偶尔传来的船桨声和鸟鸣。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木渎这样的词汇,但类似的历史古镇在世界各地都有,如意大利的威尼斯、法国的阿维尼翁等。
木渎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木渎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词汇,它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的传统文化。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渎】
(形声。从水,卖声。本义:水沟,水渠)。
同本义。又特指邑中的沟。
【引证】
《说文》-渎,沟也。一曰邑中沟。 、 《易·读卦》-坎为沟渎。 、 《荀子·脩身》-开其渎。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索隐:“小渠也。”-彼寻常之ň渎兮。 、 《周礼·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 、 《韩非子·五蠹》-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组词】
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