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3:30
“古僻”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古老而偏僻的、不常见的或不为人所熟知的事物。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古老且偏僻”。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来描述一些历史悠久、位置偏远、文化独特或语言文字古老的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古僻”可能用来形容一个古老的村庄、一本罕见的书籍或一种传统的技艺。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描述一个偏远的地方或一个不为人知的*俗。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它可能用来指代一些古代遗迹或文献。
同义词:古老、偏僻、罕见、不为人知 反义词:现代、繁华、常见、广为人知
“古僻”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古”和“僻”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古”指古老,“僻”指偏僻或不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词“古僻”,用来描述那些古老且偏僻的事物。
在*文化中,“古僻”常常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联系在一起。它可能指代一些被现代社会遗忘或忽视的文化元素,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或地方性的俗。
“古僻”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神秘和怀旧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独特性。
在旅行中,我曾探访过一个古僻的古镇,那里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都保留了数百年的传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古僻”:
在那古僻的山谷里,
时间的脚步悄然无声,
古老的石桥横跨溪流,
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僻的村庄,古老的石屋,青石板路,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quaint”或“out-of-the-way”,它们也有描述古老、偏僻或不常见的含义,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情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古僻”一词在描述那些古老且偏僻的事物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传达了时间和空间的遥远感,还蕴含了文化和历史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本的层次感和深度。
1.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2.
【僻】
(形声。从人,辟声。本义:退避;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僻,辟也。…《诗》曰:“宛如左僻。”
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
【引证】
《楚辞·涉江》-虽僻远其何伤。 、 《吕氏春秋·慎行》-而荆僻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地僻无音乐。
【组词】
僻路、 僻壤、 僻小、 僻穴、 僻陋、 僻巷、 僻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