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3:23
攫取:动词,意指用力抓住或夺取,通常指用强力或非法手段获取某物。
攫取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动物捕食的动作,后来扩展到人类行为,特别是在描述贪婪或非法行为时。
在许多文化中,攫取常与负面行为相关联,如贪婪、不公正和暴力。在社会批判文学中,攫取常被用来揭示社会不公和权力滥用。
攫取常引起负面情感,如恐惧、厌恶和愤怒。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野蛮、无理和贪婪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攫取可能用于描述突然或粗鲁的动作,如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抢座位。
诗歌:
在夜的深渊,
贪婪的手攫取了星光,
留下黑暗的空洞。
视觉:攫取可能让人联想到猛兽捕食的画面,或是强盗抢劫的场景。 听觉:可能联想到紧张的音乐,如电影中的追逐场景配乐。
在英语中,攫取可以对应为“seize”或“grab”,但“seize”更强调强力夺取,而“grab”则更侧重于突然抓住。
攫取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常用于描述负面或激烈的行为。它在文学和社会批判中扮演重要角色,能够有效地传达贪婪和不公的主题。在个人表达中,正确使用攫取可以增强语言的力度和情感深度。
1.
【攫】
(形声。从手,矍(jué)声。本义:鸟用爪迅速抓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攫,执也。 、 《礼记·儒行》-鸷虫攫搏。 、 《史记·李斯传》。索隐:“凡鸟翼击物曰搏,足取曰攫。”-盗跖弗攫。 、 《汉书·黄霸传》-鸟攫其肉。
【组词】
攫取、 攫捷、 攫啄、 攫搏、 攫噬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