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9:43
录音带:录音带是一种用于记录声音的磁性介质,通常由塑料带基涂覆磁性材料制成。它可以用于存储音频信息,如音乐、演讲、广播节目等。
录音带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磁性记录技术的发展而普及。最初,录音带主要用于专业录音室,后来逐渐进入家庭和便携式设备。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录音带逐渐被CD、MP3等数字格式所取代。
录音带在20世纪中叶至末期在流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人的青春记忆与录音带紧密相连。它不仅是音乐传播的媒介,也是个人收藏和分享音乐的方式。
录音带常常唤起怀旧情感,让人联想到青春岁月、老式录音机和亲手制作的 mixtape。它代表了模拟时代的温暖和人性化。
个人可能会有收集旧录音带的经历,或者在某个特殊场合使用录音带播放老歌,以此来营造特定的氛围。
在诗歌中,录音带可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记忆的保存:
岁月如录音带,缓缓转动, 每一帧都是过往,每一音都是回响。
录音带可以让人联想到老式录音机的旋转磁头,以及播放时磁带与磁头接触的沙沙声。视觉上,它可能让人想起那些装在塑料盒中的彩色磁带。
在不同文化中,录音带的使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发展**家,由于数字技术的普及较晚,录音带可能仍在某些地区使用。
录音带作为一种技术产品,见证了音频记录技术的发展历程。尽管它已经被数字技术所取代,但在文化和情感层面,它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学*语言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不仅有助于理解技术的发展,也能丰富我们对文化历史的认识。
1.
【录】
(形声。从金,录声。本义:绿色金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録,金色也。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