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2:56
词汇“王伯”是一个中文词汇,通常用来指代一个年长的男性,尤其是在家庭或社区中具有一定地位和尊重的**。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王伯”进行深入分析:
“王伯”字面意思是指姓王的伯父或年长的男性。在中文中,“伯”通常用来表示对年长男性的尊称,类似于“叔叔”或“伯伯”。
“王伯”一词源于中文,其中“王”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伯”则是对年长男性的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尊老敬贤是一种传统美德。因此,称呼年长男性为“王伯”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敬意。
提到“王伯”,可能会联想到一个慈祥、有智慧的**形象,给人以温暖和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姓王的年长男性,可能会用“王伯”来称呼他,以示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用“王伯”来描绘一个智慧的**形象,如:“王伯门前柳,春风拂面柔。”
提到“王伯”,可能会联想到一个穿着传统服饰、面带微笑的年长男性形象,或者听到一个温和、沉稳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尊称来表达对年长男性的尊重,如英语中的“Uncle Wang”。
“王伯”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对年长男性的尊重和敬意,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尊老敬贤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交流的礼貌性和文化敏感性。
1.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2.
【伯】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伯,长也。 、 《诗·邶风 ·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 《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 、 《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访方伯。 、 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组词】
伯氏、 伯兄、 伯氏、 伯歌季舞、 伯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