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9:22
“征夫”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被征召服役的男子,通常指的是古代或战争时期被国家征召入伍的士兵。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中仍可见到。
在文学作品中,“征夫”常用来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对普通家庭的冲击,如杜甫的《兵车行》中就有“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这样的描述,反映了征夫离家出征的悲壮情景。
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军事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
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军事学,研究古代征兵制度时,“征夫”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士兵、军人、战士 反义词:平民、百姓、居民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征夫”更强调被征召的背景,而“士兵”、“军人”、“战士”则更侧重于职业身份。
“征夫”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征”指的是征召、征用,“夫”指的是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描述被征召服役的男子。
在**古代,征夫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制度和社会组织。征夫的存在揭示了战争对普通家庭的影响,以及国家对个人命运的干预。
“征夫”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悲壮和无奈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离别、牺牲和战争的残酷。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源于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没有直接接触到“征夫”这个词,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文学作品时,这个词常常会唤起对历史人物和**的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征夫泪,洒边疆,家书抵万金。”这样的句子不仅传达了征夫的悲情,也体现了对家的思念。
视觉上,“征夫”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士兵的装束和战场上的尘土飞扬。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战鼓声和号角声,以及征夫们行军的脚步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nscript”(征兵)或“recruit”(新兵),它们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指向被征召服役的男子这一概念。
“征夫”一词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但在学和理解历史、文学以及军事制度时,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理解力。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