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2:06
向隅独泣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面向角落独自哭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孤独无助的情况下,独自悲伤或哀叹。它传达了一种孤立无援、无人理解的情感状态。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孤独悲伤情境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和谐与互助,因此“向隅独泣”这样的成语反映了社会中个体可能遭遇的孤立和无助,也提醒人们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深沉的悲伤和孤独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会边缘挣扎的人们,以及他们在无人理解和支持时的绝望心情。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看到一个老人在公园的长椅上独自哭泣,周围的人匆匆而过,无人停下脚步。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向隅独泣”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月光下的他,向隅独泣,泪滴如星,滑落无声。”
想象一个昏暗的房间,一个人背对着门,面向墙角低声哭泣。背景音乐是缓慢而悲伤的钢琴曲,这样的场景和音乐能够很好地传达“向隅独泣”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rying in the corner”或“weeping alone”,但这些表达没有“向隅独泣”那样深刻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向隅独泣”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情境,也反映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孤独和无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今有满堂饭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每逢时移节换,家远身孤,吊影自伤,~。
1.
【向】
(象形。从宀(mián),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宫室北墉,无户牖,民间或有之,命之曰向。-向,北出牖也。 、 《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隅】
(形声。从阜(fù),禺(yú)声。“阜”是土山,有土则可用于建筑,因而从“阜”的字有的与建筑有关。本义:山水弯曲边角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隅,陬也。 、 明·徐渭《缇芝赋》-既登览乎隅椒,复临泛乎汪洋。
【组词】
山隅;隅椒、 隅隈、 隅陬
3.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 《礼记·礼器》-君子慎其独也。 、 《礼记·儒行》-儒有特立而独行。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 、 《楚辞·屈原·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 、 宋·王安石《怀元度》-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组词】
独角兕(sì)(一种独角的犀牛、 独根孤种、 独幅、 独脚腿
4.
【泣】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持其踵为之泣。 、 唐·杜甫《石壕吏》诗-如闻泣幽咽。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连拜且泣。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太监泣别。
【组词】
泣励、 泣詈、 泣血捶膺、 泣血、 泣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