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0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01:07
协约国: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通过协约联合起来的国家”。在历史和政治语境中,它通常指的是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与同盟国(主要是德国、奥匈帝国等)对抗的国家联盟,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和美国等。
在文学中,“协约国”可能被用来象征团结和共同目标。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国际关系学,这个词汇是基础知识的一部分。
同义词“联盟国”和“盟友”强调的是国家间的合作关系,而反义词“同盟国”和“敌对国”则指的是对立的国家或集团。
“协约国”一词源于法语“Allies”,直接翻译为“盟友”。在英语中,这个词汇被用来特指一战中的盟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有所缩小,主要用于历史讨论中。
在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中,“协约国”代表了多国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后来的联合国等多边组织中得到了延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当时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协约国”可能唤起对一战历史的好奇和研究兴趣。对于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这个词汇可能带有复杂的情感,包括对战争的痛苦记忆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历史课程中深入学*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冲突,这让我对国际关系和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协约国”: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
协约国肩并肩,心连心,
为了和平的明天,
他们誓言不分离。
想象一幅画面:一战时期的战场上,协约国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士兵们并肩作战。这样的画面可能伴随着战鼓和号角的声响,唤起对那个时代的记忆。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协约国”可能被翻译为不同的词汇,但其核心意义——通过协约联合起来的国家——是普遍的。
“协约国”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术语,它也反映了国际合作和冲突的复杂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历史脉络和国际关系的本质。
1.
【协】
(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办(xié)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協,众之同和也。 、 《书·尧典》。传:“合也。”-协和万邦。 、 《书·洪范》。传:“和也。”-协用五纪。 、 《资治通鉴》-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 、 、 《太玄·数》-声律相协而八音生。
【组词】
协允、 协气、 协恭、 协睦;协畅;协调;协泰
2. 【约】
3.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