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6:4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6:40:36
庶孙:指非正室所生的孙子,即妾室或侧室所生的儿子的子女。在中国传统家族体系中,庶孙与嫡孙(正室所生的儿子的子女)在继承权和家族地位上可能有所区别。
文学: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庶孙的身份常常被用来描绘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或情感纠葛。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庶孙一词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家族历史或传统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在法律、历史学等领域,庶孙的概念可能与继承法、家族制度研究相关。
同义词:侧孙、妾孙(均指妾室所生的孙子) 反义词:嫡孙(正室所生的孙子)
词源:庶孙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的家族制度,其中“庶”指非正室,“孙”指孙子。 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族制度的变迁,庶孙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淡化,但在某些传统家族或文化中仍保留其特定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庶孙与嫡孙的区别体现了家族内部的等级制度和继承规则。这种区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减少,但在某些传统家族或地区仍可见其影响。
庶孙一词可能引发对家族历史、传统和权力结构的思考。在情感上,庶孙可能被视为家族中的边缘人物,但也可能因其独特的经历和视角而受到关注。
在个人经历中,庶孙的概念可能与家族历史、传统和身份认同相关。例如,某人可能通过了解自己作为庶孙的身份,来探索家族的过去和自己的根源。
在诗歌中,庶孙可以被用来象征边缘性和独特性:
庶孙之影,隐于嫡光, 独行于世,自有芬芳。
庶孙的概念可能与古代家族的画像、家族谱系图等视觉元素相关联。在听觉上,可能与讲述家族历史的口述传统或家族聚会中的对话相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存在,如日本的“侧室”所生的子女,但其具体含义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庶孙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地位,反映了家族内部的等级和继承制度。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概念逐渐淡化,但在某些传统家族或文化中仍保留其特定的意义。了解庶孙的概念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和文化背景。
1.
【庶】
煮。
【引证】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庶’字是从火石、石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也即‘煮’的本字…‘庶’之本义,乃以火燃石而煮,是根据古人实际生活而象意依声而造字的。 、 《周礼·秋官》-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组词】
庶虫
2.
【孙】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孫,子之子曰孙。 、 《礼记·杂记》注-孙谓祖后者。 、 《尔雅》-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 《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祖孙;重孙、 孙少爷、 孙囡、 孙儿;孙孙、 孙妇、 孙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