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5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56:57
匠籍:在古代**,匠籍是指专门从事手工艺和技艺的工匠及其家族成员的户籍。这些工匠通常被编入特定的户籍类别,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他们的职业往往是世袭的,代代相传。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匠籍可能被用来描述工匠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如《红楼梦》中对贾府工匠的描述。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匠籍”一词较少使用,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或文化研究的语境中。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等领域,匠籍是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职业分工的重要概念。
同义词:工匠户籍、匠户 反义词:士籍(指士人或官员的户籍)
词源:“匠”字古已有之,指从事手工艺的人;“籍”字指户籍或登记册。两者结合形成“匠籍”,指工匠的户籍。 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匠籍制度逐渐被废除,工匠的职业自由度提高,但“匠籍”一词仍被用于历史研究中。
在古代**,匠籍制度体现了社会对工匠职业的重视和管理,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阶层和职业分工的固定性。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手工艺的质量和传承。
情感反应:提到“匠籍”,可能会联想到工匠的辛勤劳动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产生一种敬意和怀旧的情感。 联想:可能会想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他们对社会文化的贡献。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关于匠籍制度的展览,这让我对古代工匠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匠籍”融入对传统技艺的赞美:
匠籍传承千年梦,
手艺精湛世代颂。
陶瓷青铜皆妙品,
匠心独运古今同。
视觉联想:可以想象古代工匠在作坊中忙碌的身影,以及他们制作的精美工艺品。 听觉联想:可能会听到锤击金属、木头雕刻的声音,以及工匠们交流技艺的低语。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中世纪,也有类似的工匠组织和行会制度,但具体的户籍管理方式和名称可能有所不同。
“匠籍”一词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概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工匠职业的重视。通过学*和理解“匠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古代社会的职业分工和社会结构,同时也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有更深的思考。
1.
【匠】
(会意。从匚(fāng),盛放工具的筐器,从斤(斧)。工具筐里放着斧头等工具,表示从事木工。本义:木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匠,木工也。 、 《考工记》-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庸、匠、车、梓。匠人建国,匠人营国,匠人为沟洫。 、 《周礼·乡师》。注:“主丰碑之事。”-执斧以涖匠师。 、 《仪礼·既夕记》。注:“匠人主载柩窆。”-遂匠纳车于阶间。
【组词】
匠氏、 匠者、 匠营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