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5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50:29
勤饬(qín ch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勤奋、努力地整顿或管理。它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特别是在处理事务或管理工作中。
勤饬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勤饬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勤饬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强调集体主义和责任感的社会背景下。它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对工作的尊重。
勤饬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勤奋、负责和有序的形象。这种词汇在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和提高效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在个人生活中,勤饬可以用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工作或家务中的表现。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说:“我每天勤饬家务,确保家里整洁有序。”
在诗歌中,勤饬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的秩序和美丽:
春日勤饬花,绽放满园香。 秋风勤饬叶,飘落金黄色。
勤饬可以联想到整洁有序的办公室、井井有条的花园或高效运转的工厂。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有序的脚步声或机器的和谐运转声。
在英语中,与勤饬最接近的词汇可能是“diligent”或“meticulous”,它们都强调了勤奋和细致的工作态度。然而,勤饬在中文中更多地强调了整顿和管理的一面。
勤饬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强调了勤奋和努力,还强调了整顿和管理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勤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生活的有序管理。
1.
【勤】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引证】
《说文》-勤,劳也。 、 《诗·周颂·赍》-文王既勤止。 、 《礼记·玉藻》。注:“执劳辱之事也。”-勤者,有事则收之。 、 《书·天逸》-厥父母勤劳稼穑。 、 《楚辞·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会数而礼勤。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勤且艰若此。 、 《明史》-忧勤国事。 、 《国语·晋语》-好学而不勤问。 、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
【组词】
勤力得、 勤儿、 勤紧、 勤学、 勤勤、 勤能
2.
【饬】
(形声。从人,从力,食声。本义:修整,整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饬,致坚也。 、 《国语·吴语》。注:“治也。”-周军饬垒。 、 《淮南子·本纪》-饬曲岸之际。 、 《诗·小雅·六月》-戎车既饬。
【组词】
整饬;饬装、 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