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22
古迹: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具有重要文化、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建筑物、遗址、遗迹等。这些遗迹通常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古迹一词源于汉语,由“古”和“迹”两个字组成。“古”表示古老、历史悠久,“迹”表示痕迹、遗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迹的概念逐渐扩展,不仅包括建筑物,还包括各种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和遗址。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古迹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影响。例如,在东方文化中,古迹常常与**、哲学和艺术紧密相关,而在西方文化中,古迹可能更多地与政治、军事和科技发展相关。
古迹往往带有一种庄严、神秘和历史的厚重感。它们让人联想到过去的辉煌和文明的传承,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尊重。
在我个人的旅行经历中,参观古迹总是让我感到震撼和启发。例如,站在埃及金字塔前,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
在诗歌中,古迹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在古老的城墙上,
岁月的痕迹刻画着沧桑。
每一块石头,
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古迹的视觉联想通常是古老的建筑、石雕和壁画。听觉联想可能是风吹过古迹的回声,或是导游讲述历史故事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古迹的概念和重要性相似。例如,英语中的“historical site”或“heritage site”与汉语中的“古迹”含义相近,都强调了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古迹作为历史的见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也是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古迹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历史,传承文化。
1.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2.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