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1:33
崤山:崤山是**古代著名的山脉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西部,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崤山因其险峻的地形和重要的战略位置而闻名,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塞和交通要道。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崤山常被用作背景,象征着艰险和挑战。例如,《左传》中有关于崤山之战的记载。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崤山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讨论**地理或历史时,可能会被提及。
专业领域:在地理学和历史学领域,崤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在研究古代交通路线和军事战略时。
同义词:险峰、峻岭
反义词:平原、平川
崤山的名称来源于古代的地理命名,其字面意思与山脉的形态和位置有关。在历史演变中,崤山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多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
崤山在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地理标志,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在古代,崤山是军事和交通的重要节点,对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崤山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庄严和神秘。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战争和英雄事迹,以及自然界的壮丽和险峻。
在我的生活中,崤山主要是在学*历史和地理时遇到的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地理环境和历史**。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崤山:
崤山巍峨立,云雾绕峰巅。
古道行人稀,战鼓声犹传。
崤山的视觉联想是险峻的山峰和蜿蜒的山路。听觉联想可能是古代战鼓的声音和行军的脚步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崤山这样的地理特征可能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如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也是神话和历史的象征。
崤山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地理实体,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
1.
【崤】
山名 。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
【引证】
《玉篇》-崤,晋要塞也。
【组词】
崤函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