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8:37
固然:副词,表示肯定某种情况或事实,同时承认其他情况或事实的存在。常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句子,强调前一句的肯定性,同时为后一句的转折或补充做铺垫。
“固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籍。在古代汉语中,“固”表示“本来”、“确实”,“然”表示“如此”、“这样”。随着语言的发展,“固然”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在传统文化中,“固然”常用于表达一种含蓄、委婉的肯定,体现了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辩证思维。
“固然”给人一种稳重、深思熟虑的感觉,常用于表达一种成熟的思考和判断。
在学术讨论中,我经常使用“固然”来表达对某个观点的肯定,同时引入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诗歌: 固然春风拂面, 却难掩冬日寒。 心虽向往远方, 步履却难离岸。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桥上,望着远方的风景,背景是渐变的色彩,表达一种既肯定又复杂的情感。 听觉:一首旋律缓慢、深沉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慢板,能够很好地表达“固然”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固然”可以对应为“indeed”或“certainly”,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语感上与“固然”有所不同,更多表达的是一种简单的肯定。
“固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能够帮助我们在表达时更加严谨和全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固然”的用法能够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观点更加清晰和有说服力。
1.
【固】
(形声。从囗(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固,四塞也。 、 《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亦孔之固。 、 《左传·成公十六年》-脩陈固列。 、 《楚辞·招魂》-弱颜固植。 、 《吕氏春秋·达郁》-筋骨欲其固也。 、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荀子·王霸》-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 、 《韩非子·难势》-良马固车。
【组词】
固项、 固阴、 固植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