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1:26
词汇“岐阳之搜”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献,尤其是在描述古代政治或军事活动时使用。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岐阳之搜”字面意思是在岐阳地区进行搜索或搜查。岐阳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需要进一步的历史考证。
在古代文献中,“岐阳之搜”可能用于描述在岐阳地区进行的军事搜索、政治搜查或文物搜寻等活动。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
“岐阳之搜”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地名“岐阳”有关,具体的历史演变需要查阅更多的历史资料。
在古代,岐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或军事中心,因此在该地区进行的搜索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神秘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战争、政治斗争和文化遗产。
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可能仅限于历史学习或文学创作。
在诗歌中:“岐阳之搜,古风犹存,岁月如梭,历史长河。”
结合古代战争的画面或古代乐器的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岐阳之搜”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氛围。
由于“岐阳之搜”是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岐阳之搜”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但在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1.
【岐】
(会意。从山,从枝省,支亦声。本义:古地名。陕西岐山县。又山名)。
岐山 。因山有两枝,故名。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上古称“岐”。
【引证】
《易·升》-王用享于岐山。
【组词】
岐阳、 岐周
2.
【阳】
(形声。从阜,昜(yá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阳,高明也。 、 《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 《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 《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利刊阳木而火之。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华山之阳。 、 清·姚鼐《登泰山记》-阳谷皆入汶。 、
【组词】
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 阳陆、 阳濒、 阳林、 阳木、 阳柯、 阳崖、 阳坡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搜】
搜索;搜查。
【引证】
《方言二》-搜,求也。秦晋之间曰搜,就室曰搜。 、 《庄子·秋水》-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组词】
搜弊、 搜猜、 搜筒、 搜看、 搜阅、 搜山煮海、 搜伏、 搜刷
寻求。
【引证】
《梁书·孔休源传》-时太子詹事周捨撰《礼疑义》,自汉魏至于齐梁,并加搜采。
【组词】
搜剔、 搜遗、 搜须捉虱、 搜刷、 搜才、 搜句、 搜抉、 搜吟、 搜拔、 搜奇;搜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