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3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39:20
惹是非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引起纠纷、争议或麻烦。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不当,导致不必要的争执或冲突。
“惹是非”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结构和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表达,用以描述引起争议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避免“惹是非”是一种社会美德,强调个人行为应谨慎,以免影响社会和谐。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冲突、不和和麻烦。它提醒人们在言行上要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不慎言辞而“惹是非”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在社交场合中保持谨慎和礼貌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言语如剑,一不小心便惹是非;心怀宽广,方能化解风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争吵的场景,背景音乐可能是紧张或冲突感的音乐,如快速的鼓点或尖锐的乐器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r up trouble”或“cause a scen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引起麻烦或争议的意思。
“惹是非”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描述行为的一个词汇,也是提醒人们保持谨慎和和谐的一种社会规范。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类词汇的深层含义对于准确沟通和理解文化背景至关重要。
1.
【惹】
(形声。从心,若声。本义:招引)。
同本义。
【引证】
何逊《九日侍宴乐游苑》-春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组词】
惹口面、 惹邪、 惹起、 惹口舌
2.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3.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