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4:38
词汇“木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无法从常规的词典中找到其确切的定义和用法。然而,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推测和分析。
“木肤”由两个汉字组成:“木”通常指木材或树木,而“肤”通常指皮肤。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推测“木肤”可能指的是某种类似于木头质感的皮肤,或者是指皮肤干燥、粗糙,如同木头一般。
由于“木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某种特殊的皮肤状态,以达到艺术效果。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出现,除非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比如讨论皮肤病或特殊的皮肤状况。
由于“木肤”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可能包括“粗糙”、“干裂”等,而反义词可能是“光滑”、“细腻”等。
由于“木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某个特定语境下的创造性使用,或者是某个方言中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皮肤的状态可能与健康、美丽或社会地位有关。因此,“木肤”这样的词汇可能在讨论这些话题时被提及。
提到“木肤”,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干燥、不适或缺乏护理的皮肤状态,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负面的情感反应。
由于“木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木肤”来形容一个角色的皮肤状态,以此来增加描述的生动性和独特性。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皮肤干燥、粗糙的状态,类似于木头的质感。听觉上,可能没有直接的联想,但可以想象到描述这种皮肤状态时的声音,如摩擦声。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木肤”的词汇,但每个文化都有描述皮肤状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木肤”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然而,由于其不常见,实际应用的机会可能有限。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肤】
(形声。从肉,盧省声。本义:人的皮肤)。
同本义。
【引证】
《论语·颜渊》-肤受之愬。 、 《商君书·算地》-衣不暖肤。 、 《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组词】
肌肤、 肤革、 肤不生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