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1:33
词汇“木臼”是一个相对较少见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传统的工具。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木臼”是指用木头制成的臼,通常用于研磨谷物或其他材料。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个较深的凹槽(臼)和一个用于捣碎材料的杵。
“木臼”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木”指木材,“臼”指用于研磨的容器。随着时间的推移,木臼的使用逐渐被更高效的机械工具所取代。
在**传统文化中,木臼象征着勤劳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它也是农村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木臼给人以古朴、自然和传统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和简单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生活中,木臼的使用已经非常有限,但在一些传统节日或活动中,仍能看到它的身影。例如,在一些地方的春节庆祝活动中,人们会用木臼制作传统的食物。
在诗歌中,木臼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传统的价值:
岁月如木臼,
缓缓研磨着时光,
留下的是历史的痕迹。
木臼的视觉形象是古朴的木质结构,而使用时的声音则是杵与臼碰撞的沉闷声响,这些都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工具可能被称为不同的名称,但其功能和象征意义大致相同。例如,日本的“うす”也是一种类似的研磨工具。
木臼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臼】
(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本义: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 贾思勰《齐民要术》-择满臼,舂之而不碎。
【组词】
臼杵、 臼塘、 臼中无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