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4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48:40
柴火:指用于燃烧的木柴,通常是经过砍伐、劈开的小木块或树枝,用于取暖、烹饪或作为能源。
柴火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柴”和“火”两个字组成,分别指木柴和火焰。在古代,柴火是主要的能源形式,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柴火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地区和文化中,它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在许多文化中,柴火与家庭、传统和自然联系紧密。例如,在北欧国家,柴火炉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温暖,也是社交和家庭活动的中心。
柴火常常让人联想到温馨、安全和自然。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童年、乡村生活或简单生活的回忆。
在露营时,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使用柴火来生火,这不仅是一项生存技能,也是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方式。
在诗歌中,柴火可以被描绘为:
柴火在夜的怀抱中轻轻跳跃, 星光下,它的舞蹈温暖了寂静的森林。
柴火的视觉联想包括燃烧的火焰、劈开的木柴和烟雾。听觉联想则是木柴燃烧时的噼啪声和风中的呼啸。
在不同文化中,柴火的使用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北美,柴火炉常用于装饰和取暖;而在非洲某些地区,柴火仍然是烹饪的主要能源。
柴火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柴】
编木维护四周。
【引证】
《淮南子》-[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
【组词】
柴护
覆盖。
【引证】
《管子》-掘新井而柴焉。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