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1:00
“不法”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违反法律的行为或状态。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不遵守法律规定、规则或道德标准的行为。
在文学中,“不法”可能被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描述紧张的情节,如“不法之徒”。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指责某人的不当行为,例如“他的行为太不法了”。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法律和执法领域,“不法”是一个常用词汇,用来指代违法行为。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体现在语气和具体指向上,例如“犯罪”更强调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而“不法”则可能更侧重于行为的性质。
“不法”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不”表示否定,“法”指法律或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和频繁。
在**文化中,“不法”常常与道德败坏、社会秩序混乱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社会对法律和秩序的重视,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普遍谴责。
“不法”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危险、不公和混乱。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和秩序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一些不法行为,如诈骗、盗窃等。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促使我们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黑夜的掩护下,不法之影悄然游走,触碰着每一颗恐惧的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警察在追捕不法分子,背景是昏暗的街道和闪烁的警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警笛声和紧张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不法”可以对应为“illegal”或“unlawful”,它们在语义上相似,但在使用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不法”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识别违法行为,还强化了我们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在学*语言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情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