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6:54
南寒带:这个词汇通常用于地理学中,指的是地球上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即南极地区。这个地带的特点是气候极端寒冷,生物种类稀少,主要是冰川和冻土。
南寒带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地理学术语,描述地球上的一个特定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会有所增加。
在环保和气候变化的社会讨论中,南寒带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因为它是一个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对全球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
南寒带可能让人联想到寒冷、孤独和荒凉,同时也可能激发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南寒带,但通过纪录片、书籍和新闻报道,可以了解到这个地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南寒带比喻为心灵的荒原,探索内心的孤独和寒冷。
结合南寒带的图片,可以看到广袤的冰川和雪原,而与之相关的音乐可能是低沉和冷冽的,以反映其气候特点。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南寒带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地理和气候特征是普遍认同的。
南寒带作为一个地理学术语,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专业领域和环保讨论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
2.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