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4:42
“力士”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力气大的人,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体格强壮、力量非凡的人。在古代,这个词可能特指那些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武术训练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力士”常被用来形容英雄或勇士,如《水浒传》中的武松就被称为“打虎力士”。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任何力气大的人,不限于特定的职业或背景。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或健身,“力士”可能特指那些参加举重或力量比赛的**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壮汉”更侧重于体格的强壮,“大力士”则强调力量的强大,而“猛士”则带有一定的英勇和战斗意味。
“力士”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力”和“士”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力量和人士。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就已经存在,并且在文学和历史文献中频繁出现。
在**文化中,“力士”常常与英雄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力量和勇气。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与劳动阶层或体育界的形象相关联。
“力士”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钦佩,因为它代表了人类体能的极限和挑战。联想上,我会想到古代的勇士和现代的**员。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体育比赛中看到一位力士选手的表现,他的力量和技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力士”:
力士挥拳震山河,
铁臂铜躯傲群雄。
一吼风云变色,
千古英名传不穷。
视觉上,“力士”让我想到肌肉发达的**员在举重时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观众的欢呼声和杠铃的撞击声。
在英语中,“力士”可以对应为“strongman”或“ Hercules”,前者更侧重于现代的体育竞技,后者则带有神话色彩,指代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
“力士”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力量和勇气的象征意义,无论是在文学、体育还是日常生活中,它都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和意义,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