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3:37
词汇“烟花行院”是一个较为古典和文学化的表达,通常不常见于现代日常语言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烟花行院”字面意思指的是妓院或风月场所,其中“烟花”常用来比喻妓女或风月情事,“行院”则是指这类场所。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小说中,“烟花行院”常被用来描述那些涉及妓女和风月情事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学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
“烟花”一词最早见于唐诗,原指绚烂的烟火,后引申为妓女。“行院”在宋代指妓院,后沿用至明清。随着社会变迁,这类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
在**古代社会,妓院是合法且普遍存在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描写。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对性工作者的态度转变,这类词汇的使用也逐渐减少。
对于现代读者,“烟花行院”可能会引起一种对古代社会的好奇和对旧时代风俗的感慨,同时也可能带有对那些不幸女子的同情。
由于这个词汇的特殊性,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学或历史时,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在创作现代诗歌或小说时,可以借用“烟花行院”这一古典意象,来构建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氛围的场景。
想象“烟花行院”的场景,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城市的繁华夜景,以及那些流传至今的古筝或琵琶曲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场所和词汇也有,如日本的“游廓”,但具体用法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烟花行院”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语言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学有着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拓宽视野,增加文化深度。
1.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2.
【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引证】
《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百卉含蘤。 、 杜甫《北征》-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组词】
花洞、 花石纲、 花朝日、 花魂、 花相、 花酒、 花气、 花经、 花历、 花口
3.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4.
【院】
(形声。从阜(fù),完声。“阜”是土山,与土、建筑有关。本义:庭院,院子。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院,垣也。 、 《玉篇》-院,周垣也。 、 《增韵》-有垣墙者曰院。 、 汉·司马光《西江月》-深院月明人静。
【组词】
前院;后院;深宫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