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3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30:50
词汇“偏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偏”通常指偏向、不公正或不平衡,而“制”则可以理解为制度、控制或制造。将两者结合,“偏制”可能指的是一种偏向性的制度或控制方式,即某种制度或控制机制偏向于某一特定方向或群体,导致不公平或不平衡的结果。
由于“偏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种不公正的社会制度或政策。在口语中,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而是通过更具体的描述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由于“偏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通常,“偏”和“制”都是汉语中的基本词汇,各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用法。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偏制”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或政策,尤其是在强调平等和公正的社会中。
提到“偏制”,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不公平和不正义的反感,以及对更公正制度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形式的“偏制”,比如在职场中感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或在社会政策中看到的不平等现象。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偏制”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在这偏制的土地上,
正义如同遥远的星光,
我们渴望,我们追寻,
直到公平的曙光降临。
提到“偏制”,可能会联想到不平衡的天平、倾斜的建筑物等视觉形象,以及抗议或辩论的嘈杂声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概念来描述不公平的制度或控制方式,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偏制”作为一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触及了社会公正和公平的核心问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批判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