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0:4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0:40:05
“不平而鸣”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当遇到不公平或不合理的情况时,通过发声来表达不满或抗议。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勇敢地站出来,通过言语或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不平而鸣”常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面对社会不公时的勇敢行为,如鲁迅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主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鼓励他人面对不公时要勇于发声。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公民权利和抗议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方式和强度不同,例如“抗议”可能更正式,而“呐喊”则更情感化。反义词则代表了面对不公时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不平而鸣”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文学和哲学思想,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正义和道德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用以描述任何形式的抗议和不满。
在文化中,“不平而鸣”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义”紧密相关,强调个人在面对不公时应有的道德责任和行为。在社会中,这个词汇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站出来反对不公正。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勇气和正义感。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为了正义和公平不惜一切代价。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目睹过同事因为工作环境的不公而选择不平而鸣,最终促使公司改善了工作条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黑暗的夜里,不平而鸣的声音,如同黎明的第一缕光,刺破沉寂的天空。”
视觉上,我联想到抗议者举着标语牌,脸上写满坚定和决心。听觉上,我联想到人群的呼喊声和鼓声,充满力量和激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eak out against injustice”或“protest against unfairn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关于面对不公时的发声和行动。
“不平而鸣”这个词汇对我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表达,它不仅代表了面对不公时的勇气和决心,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勇于维护正义和公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社会正义的讨论中。
偶以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鸣】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鸣,鸟声也。 、 《管辂别传》-鸟兽之音曰鸣。 、 《易·中孚》-鸣鹤在阴。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 、 《诗·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 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
1. 【不平而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