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9:17
“发轫之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车轮开始转动的地方,比喻事物的起始阶段。其中,“发轫”指的是移开车轮前的木头,使车轮开始滚动,“之始”即开始。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物从无到有、从静到动的初始阶段。
在文学作品中,“发轫之始”常用来描述一个故事、一个时代或一个项目的开始,赋予其一种庄重和历史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它可以用来增强语言的正式性和深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项目管理等,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描述特定**或项目的起始点。
同义词:
反义词:
“发轫”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意是指移开车轮前的木头,使车轮开始滚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比喻事物的开始,形成了“发轫之始”这个成语。
在文化中,强调事物的起始往往带有一定的仪式感和重要性。因此,“发轫之始”常被用来描述那些具有历史意义或重大影响的的开始,如一个朝代的更替、一个重大项目的启动等。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历史悠久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重要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它激发人们对事物起源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参与一个重要项目的启动会议,那时我们用“发轫之始”来形容项目的开始,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每一个伟大事业都是从一个小小的起点开始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发轫之始的晨曦中,梦想的车轮缓缓滚动,穿越时间的隧道,驶向未知的远方。”
想象一辆古老的马车在晨曦中缓缓启动,车轮滚动的声音,晨风中的铃声,这些都可以与“发轫之始”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dawn of something”或“the inception of something”,它们都强调了事物的开始,但“发轫之始”更多地带有动态和历史感。
“发轫之始”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事物的开始,还赋予了这个开始一种动态和历史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那些具有深远意义的**的开始,增强了我的表达力和语言的丰富性。
以李彦青一生事业而论,此时还不过发轫之始。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轫】
(形声。从车,刃声。本义:支住车轮使其不能转动的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轫,碍车也。 、 《淮南子·兵略》。注:“车下支。”-车不发轫。 、 《楚辞·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吾至乎县圃。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