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0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07:16
“深入显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深入事物内部,然后将其本质或特点清晰地表现出来。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够准确、透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特征。
在文学作品中,“深入显出”常用于描述作者对人物、**或主题的深刻剖析。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扬某人对于复杂问题的深刻见解。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哲学或科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研究者对某一现象的深入探究和清晰表述。
同义词中,“透彻”强调完全理解,“深刻”强调深度,“洞察”强调敏锐的观察力,“明晰”强调清晰明了。反义词中,“肤浅”指理解不深入,“表面”指只触及表面,“模糊”指不清楚,“不明”指不理解。
“深入显出”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汉语中对深入探究和清晰表达的需求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意义和用法。
在*文化中,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学和思考方式。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深度思考和清晰表达的重视。
使用“深入显出”这个成语时,我联想到的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邃的思考过程。它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一种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使用“深入显出”这个成语来描述我对某一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清晰表述。例如,在撰写论文时,我会强调我对研究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清晰阐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深入显出,月光的秘密,/ 在夜的深渊中,清晰如白昼。”
视觉上,我联想到的是深邃的星空和清晰的银河;听觉上,我联想到的是深沉而清晰的音乐,如巴赫的赋格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lve into and reveal”,强调深入探究和揭示。
“深入显出”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准确地表达我的思考深度,也鼓励我在学和研究中追求深度和清晰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清·俞樾《湖楼笔谈》:“盖诗人用意之妙,在乎~。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
1.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
2.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3.
【显】
(会意。从页(xié)从显,显亦声。今字从页,与人头有联系。本义:头上的装饰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头明饰者,冕弁充耳之类。”-显,头明饰也。
4.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