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5:02
柩:指的是装有尸体的棺材。在汉语中,“柩”字常用来指代已经装殓的棺木,即尸体已经放入棺材中。
殡:指的是将死者遗体安置在特定场所,准备进行葬礼或进一步处理的过程。在汉语中,“殡”字常用来描述丧事中的一个阶段,即停柩待葬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柩”和“殡”常用于描述悲伤、哀悼的场景,如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在口语中,这两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丧事场合或相关文献中会经常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殡葬行业,这两个词汇是基础术语,用于描述具体的丧葬流程和状态。
同义词:
反义词:
“柩”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装尸体的木箱。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逐渐固定为装有尸体的棺材。 “殡”字同样在《说文解字》中有所记载,最初指停柩待葬,后来泛指丧事中的各种仪式。
在**传统文化中,“柩”和“殡”与丧葬礼仪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人对死亡的尊重和对逝者的哀悼。这些词汇的使用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家族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这两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沉重、悲伤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终结和亲人的离别。在文学创作中,它们常被用来营造哀伤的氛围。
在个人生活中,这些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参加丧礼或讨论相关话题时,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柩车缓缓行,星光下,哀思随风飘。”
想象一幅画面:夜晚,一辆柩车在寂静的街道上缓缓前行,周围是低沉的哀乐声,这样的场景会给人带来深刻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对死亡和丧葬的处理方式各异,因此“柩”和“殡”的概念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和理解方式。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更偏向于描述葬礼的具体环节。
通过对“柩”和“殡”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两个词汇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这些词汇的恰当使用,以准确传达情感和信息。
1.
【柩】
(形声。从木,从匚(fāng),盛东西的筐器,久声。本义:装有尸体的棺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柩,棺也。 、 《尔雅》-古文湨字从匚久,后世又加木旁耳,虚者为棺,实者为柩。 、 《谷梁传·宣公八年》-先迁柩于庙。 、 《白虎通》-崩薨,柩之为言究也,久也,不复变也。 、 《礼记·曲礼》-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组词】
运柩;枢榇、 柩尸、 柩室、 柩路、 柩殡
2.
【殡】
(形声。从歹,宾声。“歹”,本作“歺”,音è,隶变以后成为“歹”。汉字部首之一。从“歹”的字多与死、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本义:停柩待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殡,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 、 《论语·乡党》-于我殡。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 、 《北史·高丽传》-死者殡在屋内。
【组词】
殡宫、 殡阶、 殡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