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0:4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0:46:46
庶黎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庶”和“黎”。在古代汉语中,“庶”通常指平民、百姓,而“黎”则有众多、繁多的含义。因此,“庶黎”字面意思是指众多的平民百姓,泛指普通民众。
在文学作品中,“庶黎”常用来描述社会底层的人民,强调他们的普遍性和数量众多。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它可能用来指代某一时期的普通民众。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有所不同,如“平民”更侧重于社会地位的非特权,而“庶黎”则更强调数量上的众多。
“庶黎”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庶”字在甲骨文时期已有记载,意为众多。“黎”字则有黑色、众多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庶黎”逐渐固定为指代普通民众的词汇。
在**古代社会,庶黎通常指的是那些没有特权、不享有政治权力的普通百姓。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庶黎”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贫困和艰辛,以及普通民众在历史长河中的默默付出。它唤起一种对普通人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在历史学*中,我经常遇到“庶黎”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庶黎之歌,唱响田野,岁月悠悠,耕织不息。”
想象一幅画面:广阔的田野上,庶黎们辛勤耕作,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筝曲,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古代庶黎的勤劳和朴实。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mmon people”或“masses”,它们在含义上与“庶黎”相近,但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有所不同。
“庶黎”这个词汇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社会,也提醒我们关注现代社会中的普通民众。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连接了历史与现实,唤起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和思考。
1.
【庶】
煮。
【引证】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庶’字是从火石、石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也即‘煮’的本字…‘庶’之本义,乃以火燃石而煮,是根据古人实际生活而象意依声而造字的。 、 《周礼·秋官》-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组词】
庶虫
2.
【黎】
(形声。从黍,利省声。本义:黍胶。以黍米制成。古代用以粘履)。
假借为“齐”。众多,数目很多。
【引证】
《诗·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祸以烬。 、 《尔雅》-黎,众也。 、 《书·尧典》。传:“众也。”-黎民于变时雍。 、 《礼记·大学》。注:“众也。”-以能保我子孙黎民。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黎烝,众庶也。”-觉悟黎烝。 、 《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黎庶(民众;百姓);黎氓(黎民,人民);黎甿(黎民,人民);黎首(黎民·黔首)-黎民不饥不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