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2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21:13
珠辉玉映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珍珠的光辉和玉石的映照。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物品或景象非常美丽,光彩夺目,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才华或事物的美丽。
在文学作品中,珠辉玉映 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或艺术品的美丽,如形容月光的皎洁或宝石的光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演讲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珠宝或艺术评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具体的物品。
同义词:光彩夺目、璀璨夺目、晶莹剔透 反义词:黯淡无光、平凡无奇
珠辉玉映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诗词和赋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出现在日常语言和专业讨论中。
在文化中,珍珠和玉石一直被视为高贵和美丽的象征。因此,珠辉玉映** 这个成语也承载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常用来赞美那些具有高贵品质或美丽外表的人或事物。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赞叹和欣赏。它让我联想到宁静的夜晚、美丽的宝石和优雅的艺术品,这些都是令人感到愉悦和满足的景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艺术展览中听到一位评论家用珠辉玉映 来形容一件雕塑作品,这让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光洒落,珠辉玉映,
湖面如镜,星辰共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夜晚湖面的画面,月光照耀下,湖面反射出珍珠般的光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夜晚的宁静和偶尔的虫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adiant like pearls and jade",但这种表达不如中文成语那样精炼和富有诗意。
珠辉玉映 这个成语不仅美丽,而且富有文化内涵。它在描述美丽和高贵的事物时非常有效,是中文中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方式。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中文语言的丰富性和美感。
斯赋之盛,珠辉玉映。可以发昏蒙,佐明圣。为前古之楷式,作後来之龟镜。非寡人之所知,敢不承天之命。
小弟虽年少,浪游江湖,阅人多矣,从不曾见先生~,真乃天上仙班。(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1.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
2.
【辉】
(形声。从光。军声。本义:光;光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煇,光也。 、 《诗·小雅·庭燎》-庭燎有煇。 、 《礼记·乐记》-故德煇动于内。 、 《汉书·韦玄成传》-观国之煇。
【组词】
辉辉、 辉烂、 辉风、 辉容
3.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4.
【映】
(形声。从日,央声。本义: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映,明也。 、 《通俗文》-日阴曰映。 、 《后汉书·张衡传》-冠盖相映。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映日荷花别样红。 、 《广东军务记》-映日不可逼视。
【组词】
映耀、 映日、 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