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3:39
海獭(学名:Enhydra lutris)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属于鼬科。它们以其独特的特征而闻名,如在水中用石头作为工具敲开贝壳来获取食物,以及在寒冷的海水中保持体温的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海獭可能被用来象征自然界的智慧和适应性。在口语中,提及海獭可能引起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或生态保护的讨论。在专业领域,如海洋生物学,海獭是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和物种适应性的重要对象。
“海獭”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学名Enhydra lutris中的“Enhydra”意为“水中”,而“lutris”意为“水獭”。这个词源反映了海獭的水生特性。
在某些文化中,海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智慧和长寿。在现代社会,海獭的保护成为生态平衡和海洋保护的重要议题。
海獭给人以可爱、聪明和适应性强的印象。它们的形象常与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联系在一起,激发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海獭可能是在海洋公园或自然纪录片中首次接触到的生物,其独特的行为和生态角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诗歌中,海獭可以被描绘为海洋的智者,用石头敲开生命的秘密,象征着自然界的智慧和生存的坚韧。
观看海獭在水中嬉戏的视频,可以联想到水花飞溅的声音和它们灵活的身体动作,带来愉悦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ea otter”,日语中的“シー オットウ”,都准确地描述了海獭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海獭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海洋生物,还承载了关于自然、生态和生存智慧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尊重。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獭】
几种水栖的食鱼鼬科动物的任一种,主要属于几乎全世界都有分布的水獭属。
【引证】
《说文》-獭,如小狗,水居食鱼。从犬,赖声。 、 《吕氏春秋·孟春》-獭祭鱼。 、 《孟子》-故为渊殴鱼者,獭也。
【组词】
獭皮;海獭;獭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