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3:12
词汇“密密疏疏”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分布的密集与稀疏程度。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自然景象、人群分布、文字排列等,表达一种既密集又稀疏的视觉效果或状态。
“密密疏疏”字面意思是指密集和稀疏交错的状态。其中,“密密”表示密集、紧密,而“疏疏”则表示稀疏、分散。
“密密疏疏”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随着汉语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如唐诗宋词中常见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在**文化中,自然景观的描绘常常富有哲理,密密疏疏的描述不仅是对视觉的描述,也常含有对生活哲理的隐喻,如“人生如梦,密密疏疏皆是缘”。
这个词汇给人以和谐、自然的感觉,联想到自然界的平衡与变化,以及生活中的起伏与节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公园里的树木分布,或是书籍中插图的安排。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下,树影密密疏疏,夜的诗篇悄然展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森林中阳光透过树叶的斑驳光影;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节奏变化丰富的乐曲。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dense and sparse”或“thick and thin”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密密疏疏”这个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不仅描述了视觉上的效果,也蕴含了文化和哲理的深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细腻度和深度。
1.
【密】
(形声。从山,宓(mì)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引证】
《说文》-密,山如堂者。 、 《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
2.
【密】
(形声。从山,宓(mì)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引证】
《说文》-密,山如堂者。 、 《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
3.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
4.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