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9:58
尽义务: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履行或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社会和法律语境中,它通常指的是个人或组织按照法律规定或社会规范去执行其应承担的职责。
“尽义务”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逐渐丰富,特别是在法律和社会伦理方面。
在**文化中,尽义务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个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尽义务是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尽义务这个词给人一种责任感、成熟和可靠的联想。它鼓励人们遵守规则,承担责任,这在社会中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尽义务可能体现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照顾家人或参与社区服务等方面。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尽义务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尽义务如星辰,默默照亮夜空,无言却坚定。”
尽义务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肃的会议、庄重的仪式或坚定的承诺。视觉上,可能是一幅描绘人们认真工作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庄严的宣誓声。
在英语中,“尽义务”可以对应为“fulfill one's duty”或“meet one's obligations”。不同文化对尽义务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尽义务是一个在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个人责任、法律遵守和社会和谐。理解和实践尽义务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都至关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个词汇的正确用法和深层含义,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有效性和深度。
1.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3.
【务】
(形声。从力,務(wù)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本义:致力,从事)。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 、 《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 汉·贾谊《过秦论》-务耕织。
【组词】
务能、 务精、 务穑、 务法、 务本、 务外、 务纯、 务本、 务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