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9:52
文牍主义(Bureaucratism)是指过分依赖书面文件和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强调程序和规则的重要性,以至于忽视了实际问题和效率。这种工作态度常常导致繁琐的行政程序、不必要的文件堆积和决策的迟缓。
“文牍主义”一词源自拉丁语“bureaucratia”,由“bureau”(办公桌)和“kratos”(权力)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那些过分依赖书面文件和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
在许多社会中,文牍主义被视为官僚机构的固有问题,常常与腐败、无效率和缺乏透明度联系在一起。在政治改革中,减少文牍主义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以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和公众的满意度。
文牍主义常常引起人们的负面情感,如沮丧、无奈和愤怒。它让人联想到繁琐的文件工作、无尽的等待和缺乏灵活性的工作环境。
在个人经历中,文牍主义可能体现在申请某项服务时需要填写大量不必要的表格,或者在工作中遇到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同事或上级。
在诗歌中,文牍主义可以被用来比喻生活的僵化和无趣:
在这文牍的海洋里, 我们迷失了方向, 纸张堆积如山, 却找不到生活的光芒。
文牍主义可能让人联想到堆积如山的文件、单调的打字声和沉闷的办公室环境。视觉上,可能是一张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听觉上,可能是键盘敲击声和打印机的嗡嗡声。
在不同文化中,文牍主义的表现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形式和程序被高度重视,而在其他文化中,更注重实际效果和灵活性。
文牍主义是一个描述官僚机构和工作方式的重要词汇,它揭示了形式主义和实际效率之间的矛盾。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批判那些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行为。
领导必须下基层了结,否则会犯~的错误。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牍】
(形声。从片,卖声。“片”,本指木头竖剖成的一半。古时用木片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也称木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 、 《史记·陈遵传》-与人尺牍。 、 《史记·游侠原涉传》。注:“木简也。”-削牍为疏。 、 《史记·周勃传》-吏乃书牍背示之。 、 杨修《答临淄侯笺》-握牍持笔。
【组词】
牍背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