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7:21
宋词:宋词是宋朝时期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与唐诗并称为古典诗歌的两大高峰。宋词通常是用来配乐歌唱的,因此它具有严格的格律和韵律要求。宋词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宋词常被用来表达深沉的情感或描绘细腻的景物,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宋词”一词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但提及宋词时,往往带有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专业领域:在文学研究、历史学、语言学等领域,宋词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学者们会深入分析其艺术特色、历史背景等。
同义词:宋诗、词曲、词章
反义词:现代诗、散文
词源:宋词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最初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文化背景: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宋代文人崇尚文雅,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宋词因此成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情感反应:宋词往往给人以深沉、细腻、婉约的情感体验,读宋词时,常能感受到词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经历或故事:在学*中文的过程中,我曾尝试模仿宋词的格式创作了一首小词,虽然技巧尚显稚嫩,但那种尝试表达内心情感的过程让我感到非常愉悦。
创作示例: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视觉联想:宋词常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山水画,画面中常有文人雅士在亭台楼阁中吟诗作画。
比较: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宋词的文学形式可能是十四行诗(Sonnet),它们都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用于表达深
1.
【宋】
(会意。从宀(mián),从木。表示房屋周围有树木。本义:定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此义未见经传,名子者不以国,而鲁定公名宋,则必取其本义也。”-宋,居也。 、 《左传·宣公四年》-郑公子宋字子公。
周代诸侯国名。
【引证】
《三国演义》-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 《墨子·公输》-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2.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