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0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00:32
“没颠没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既没有颠倒,也没有混乱。基本含义是指事物井然有序,没有出现错误或混乱的状态。
在文学中,“没颠没倒”常用来形容文章或叙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思维非常有序,不混乱。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管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规章制度或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没颠没倒”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没”(没有)和“颠倒”(混乱、错误)两个词组合而成,形象地表达了没有混乱和错误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
在**文化中,秩序和条理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因此,“没颠没倒”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有序和清晰的追求,反映了社会对秩序和效率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以稳定、可靠和清晰的情感反应。在表达时,使用“没颠没倒”可以传达出对事物有序性的赞赏和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没颠没倒”来形容一位同事的工作方法,他的工作总是井井有条,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生活如书页,没颠没倒,每一行都书写着平静与和谐。”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整齐排列的书籍或文件;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清晰有序的演讲或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order”或“well-organized”,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相似的有序和清晰的概念。
“没颠没倒”这个成语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有序和清晰的概念,无论是在文学、口语还是专业领域中,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工具。它不仅帮助我们准确地传达思想,也反映了我们对秩序和效率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你两个都不为年纪老,怎么的便这般没颠没倒,对官司不分个真假,辨个清浊。
老的小的,村的俏的,~,胜似闹元宵。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颠】
(形声。从页(xié),真声。本义: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颠,顶也。 、 《国语·齐语》-班序颠毛。 、 《后汉书·蔡邕传》-诲于华颠胡老。
【组词】
颠毛、 颠顶、 颠童
3.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4.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