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5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55:15
庙算(miào su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古代庙堂中进行的重大决策或战略规划。它通常指的是在国家或军事层面上的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
在文学作品中,“庙算”常用来形容古代君王或将领在庙堂中进行的战略讨论,强调其决策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它会被提及以强调决策的深远影响。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这个词用于描述古代决策过程的严谨性和策略性。
同义词:筹谋、策划、计谋 反义词:轻率、鲁莽、随意
同义词中,“筹谋”和“策划”更侧重于计划和准备,而“计谋”则强调策略和智谋。反义词则表达了缺乏深思熟虑和计划性的行为。
“庙算”一词源于**古代,庙堂是古代君王和贵族进行重要会议和决策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重大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过程。
在**文化中,“庙算”体现了对决策过程的尊重和对结果的期待。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威和智慧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
提到“庙算”,我联想到的是古代庙堂的庄严和决策的重大。这个词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智慧的尊重,让人感受到决策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庙算”这个词,但在讨论历史**或重大决策时,我会用它来强调决策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庙算千年梦,风云一纸书。”这句诗表达了庙算的深远影响和历史的厚重感。
想象古代庙堂中的沉静和庄严,铜钟的悠扬声,以及君王和谋士的低语,这些都是“庙算”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uncil of war”或“strategic planning”,它们也强调了在重要场合进行的决策和规划。
“庙算”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它还体现了对决策过程的尊重和对结果的期待。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重大决策。
1.
【庙】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廟,尊先祖貌也。 、 《广雅·释天》-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 、 《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 《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寝庙必备。 、 《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复于小庙。 、 《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天子明堂。 、 《战国策·齐策四》-庙成。 、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 、 《搜神记》-至八月朝,诣庙中坐。 、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藏之于庙。
【组词】
少年告庙;庙视道士、 庙主、 庙见、 庙祝、 庙貌、 庙堂、 庙社
2.
【算】
(会意。从竹,从具。“竹”跟算筹有关,“具”表示齐备。本义: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算,数也。 、 《仪礼·乡饮酒礼》-无算爵。 、 《仪礼·丧服记》-亲则月算如邦人。 、 《仪礼·士丧礼》-明衣不在算。 、 《礼记·檀弓下》-有算为之节文也。 、 《论语·子路》-何足算也? 、 《儒林外史》-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
【组词】
算还、 算尽镏铢、 算来、 算刻、 算定、 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