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9:19
佥言(qiān yá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为“众人的言论”或“大家的话”。它通常用来指代集体的意见或公众的看法。
在文学作品中,佥言可能用来强调某种观点的普遍性或权威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讨论或报告中,它可以帮助表达一种共识或普遍认可的观点。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佥言可能用来分析公众意见或民意。
同义词中,“众议”强调多人讨论的结果,“公论”侧重于公众的普遍看法,“共识”则指共同的认识或一致的意见。反义词“私见”和“个人意见”则强调个人的、非集体的看法。
佥言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佥”字意为“都、皆”,“言”字意为“说话、言论”。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描述集体的意见或决策。
在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价值观较为重要,因此佥言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对集体意见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民主决策过程中,佥言**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确保决策的广泛接受和支持。
佥言给人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集体智慧和公众共识。在使用这个词汇时,可能会感受到一种责任感和对集体决策的尊重。
在参与社区讨论或团队项目时,我经常听到或使用佥言这个词来表达对集体意见的尊重和采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佥言如风,吹过心田,
共识之花,绽放其间。
佥言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群人围坐讨论的场景,或是会议室中人们点头同意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集体讨论时的嘈杂声或是达成共识后的掌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ublic opinion”或“consensus”,它们都强调了集体或公众的意见。
佥言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也是沟通和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佥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集体讨论和决策。
1.
【佥】
(会意。从亼,从吅,从从。亼(jí),集合。吅(xuān)、从,都表示人多。本义:皆,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佥,皆也。 、 《书·尧典》-佥曰:“于,鲧哉!”
【组词】
佥言
众人;大家。
【引证】
《楚辞·天问》。注:“众也。”-佥荅何忧。 、 《方言十二》-佥,夥也。
【组词】
佥言、 佥望、 佥谋、 佥议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