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6:08
词汇“总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古文中,具有较为正式和古典的语感。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总承”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总承”字面意思是指总体承担或接受。在古文中,它常常用来表示一个人或机构承担起某项任务或责任,或者接受某种恩惠或遗产。
在文学作品中,“总承”常用于描述某人承担重大责任或接受重要遗产的情景,带有一定的庄重和正式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古板。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出现“总承”来描述继承或承担的情况。
“总承”一词源于古汉语,其中的“总”意为总体、全部,“承”意为承担、接受。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承担”或“接受”等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和继承制度非常重要,因此“总承”这样的词汇在描述家族责任和遗产继承时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总承”给人一种庄重、责任感强的感觉,联想到了家族、责任和传统等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总承”的场合,因为它过于正式和古典。
在创作中,可以将“总承”用于描述一个角色承担重大使命的场景,增加文本的古典和庄重感。
由于“总承”具有古典和正式的语感,可以联想到古代宫廷或家族会议的场景,伴随着庄重的音乐和古典的服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总承”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inherit”(继承)或“assume responsibility”(承担责任)可以传达相似的意义。
“总承”是一个具有古典和正式语感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描述重大责任和遗产继承时,它能够提供一种庄重和正式的表达方式。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总】
(形声。从糸(mì),悤(cōng)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总,聚束也。 、 《广雅》-总,结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 《史记·孝景帝》-令徒隶衣七总布。 、 《汉书·王莽传》-总布二匹。 、 《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 、 《新唐书》-以麻总发。
【组词】
总发、 总角之好、 总丱
2.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