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5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50:35
半截儿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一半”或“部分”,通常用来形容事物不完整或未完成的状态。它可以指物理上的不完整,如一件物品只完成了一半;也可以指抽象概念上的不完整,如一个计划或故事只进行到一半。
“半截儿”一词源于汉语,其字面意思“一半”和“截断”的结合,形象地描述了事物的不完整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日常语言中广泛使用,成为描述不完整或未完成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半截儿”常带有负面或不完整的意味,人们倾向于追求完整和圆满。因此,这个词在社会交往中有时会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
“半截儿”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未完成和遗憾。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未竟的事业或中断的故事,引发一种想要继续或完成的冲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我正在写一篇论文,写到半截儿时,突然电脑死机,导致我丢失了部分内容,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半截儿”带来的挫败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半截儿”:
月光洒在半截儿的路上,
影子拉长,故事未完。
视觉上,“半截儿”让我联想到一幅画只画了一半,留下空白的空间。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一首歌只播放了一半,突然中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lfway”或“incomplete”,但“半截儿”更强调了不完整的状态和未完成的感觉。
“半截儿”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和常用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不完整,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完整和圆满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未完成或中断的状态。
1.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2.
【截】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巀,断也。 、 《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 《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海外有截。 、 《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不如截而行。 、 《晋书·石季龙截记》-截胫剖心。 、 《世说新语·方正》-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 《后汉书·荀爽传》-截趾适屦。
【组词】
截头、 截替、 截齐、 截发留宾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