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1 10:5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0:53:48
词汇“奇民”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奇民”这一词汇的分析:
“奇民”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奇特的民众”或“不寻常的公民”。其中,“奇”通常指不寻常、特别或异常,而“民”则指民众、公民或普通人。
由于“奇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群具有特殊才能或行为异常的人。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由于“奇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奇”和“民”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奇民”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会中具有特殊地位或影响力的人,尤其是在强调个体独特性和创新能力的语境中。
“奇民”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那些在社会中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人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或使用“奇民”这个词汇,但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内具有独特才能或见解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奇民”来形容那些在艺术或文学领域内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在诗的海洋里,奇民们挥洒着墨水,
他们的笔触,如同星辰般璀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穿着奇特服装的人在街头表演艺术,带来视觉上的新奇感。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充满神秘和探索感的乐曲,与“奇民”的意境相呼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奇民”的词汇,但可以找到形容具有特殊才能或行为异常的人的词汇,如英语中的“eccentric”或“maverick”。
“奇民”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具有特殊才能或行为异常的人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世界的多样性。
1.
【奇】
(字源见奇(qí)。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引证】
《说文》-奇,一曰不耦。 、 《白虎通·嫁娶》-阳数奇。 、 《仪礼·乡射礼》-一算为奇。 、 《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 《资治通鉴》-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组词】
奇日、 奇左、 奇肱、 奇偏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