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8:31
波德平原: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一个地理区域,即波德平原,它位于欧洲中部,横跨德国和波兰的部分地区。这个平原是欧洲最大的平原之一,以其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在文学中,波德平原可能被用来象征广阔和肥沃,或者作为历史的背景。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一个地理区域。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历史学,波德平原可能被详细讨论其地质特征、历史或经济重要性。
同义词:中欧平原、德国平原 反义词:山地、高原
波德平原的名称来源于德语“Boden”(地面)和“Ebene”(平原)。在历史上,这个地区的名称可能随着政治边界的变动而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波德平原在历史上是多个国家和文化的交汇点,因此它在欧洲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它在二战期间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重要的战场。
波德平原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广阔的田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它也可能唤起对历史**的记忆,如二战期间的战斗。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我曾访问过波德平原,那里的宁静和肥沃的土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波德平原:
在波德平原的怀抱中, 麦浪翻滚,金色的梦。 历史的足迹,轻轻踏过, 留下永恒的歌。
波德平原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田野、宁静的乡村风光和悠扬的鸟鸣。
在不同语言中,如波兰语中的“Nizina Polska”和德语中的“Deutsches Becken”,都指代类似的地理区域,但具体名称和边界可能有所不同。
波德平原作为一个地理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地理区域,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欧洲的历史和文化。
1.
【波】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波,水涌流也。 、 《韩非子·八说》-规有摩而水有波。 、 《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起波涛。 、 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 、 《文选·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 、 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洪波涌起。
【组词】
波磔、 波查、 波平如镜、 波臣为虐、 波骇、 波峭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4.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