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1:49
“入海算沙”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海中计算沙粒的数量,比喻做无用或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它强调了任务的艰巨性和不切实际性,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看似有意义但实际上无法实现的努力。
在文学作品中,“入海算沙”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或计划,如在古典小说中描述某些人物的荒诞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计划或想法过于宏大而不切实际。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不考虑实际资源和能力的项目规划。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与“入海算沙”在表达不切实际或切实可行方面有所关联,但每个词汇都有其特定的语境和细微差别。
“入海算沙”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喻,反映了古人对不可能任务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形容那些看似有希望但实际上无法达成的目标。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务实,不要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实际效果和结果的价值观。
这个词汇给人以无奈和讽刺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徒劳无功的努力和不被现实接受的美好愿望。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朋友或同事提出一些看似宏大但实际不可行的计划,这时可以使用“入海算沙”来形容他们的想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梦想如星辰,入海算沙难触及,唯有脚踏实地,方能逐梦前行。”
想象一个人站在海边,试图用双手捧起海水中的沙粒,这个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入海算沙”的意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unting stars”或“chasing rainbows”,都用来形容不切实际的追求。
“入海算沙”这个词汇在提醒我们面对现实,不要被不切实际的幻想所迷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某些计划或想法的看法。
教秉固当学,若沉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文宪三阅《大藏》,~,有如指掌。
1.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2.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3.
【算】
(会意。从竹,从具。“竹”跟算筹有关,“具”表示齐备。本义: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算,数也。 、 《仪礼·乡饮酒礼》-无算爵。 、 《仪礼·丧服记》-亲则月算如邦人。 、 《仪礼·士丧礼》-明衣不在算。 、 《礼记·檀弓下》-有算为之节文也。 、 《论语·子路》-何足算也? 、 《儒林外史》-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
【组词】
算还、 算尽镏铢、 算来、 算刻、 算定、 算程
4. 【沙】